欢迎进入北京鑫视科科技有限公司网站!

24小时热线电话:4008058599
技术文章

articles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电池材料研究进展:从锂离子到下一代储能技术

电池材料研究进展:从锂离子到下一代储能技术

更新时间:2025-03-29点击次数:173

  电池作为现代能源存储的核心技术,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随着对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高安全性需求的不断增长,电池材料的研究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核心方向。 电池材料研究是新能源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其目标是开发高性能、低成本、高安全性的电极、电解质和界面材料,以满足消费电子、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对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循环寿命的严苛要求。电池性能的提升本质上依赖于材料的创新,因此材料研究贯穿于电池的基础科学探索到产业化应用的全过程。

      高温平板电池测试夹具是电池材料研究中的关键设备,用于模拟高温环境下的电池性能变化,帮助研究人员分析材料在条件下的热稳定性、电化学行为和界面反应。通过精确控制温度、压力和电化学参数,该夹具为电池材料的开发与优化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1. 电极材料高温性能研究

(1)正负极材料高温稳定性测试

研究目标:评估材料在高温下的结构稳定性、相变行为及界面副反应。

测试方法:在恒温条件下(如60°C、85°C)进行充放电循环,分析容量衰减、库仑效率变化。

结合XRD、SEM等表征手段,观察高温循环后材料的晶格结构变化和表面形貌。

典型案例:研究发现,NCM811正极在60°C下循环时,过渡金属溶解加剧,导致容量衰减比25°C快25%。

(2)高温对SEI/CEI膜的影响

关键问题:高温会加速固态电解质界面膜(SEI)的分解,导致电池性能下降。

解决方案:通过高温夹具模拟不同温度下的SEI演化过程,优化电解液添加剂(如VC、FEC)。

测试案例:某团队发现,含FEC的电解液在85°C下形成的SEI膜更稳定,循环寿命提升30%。

2. 电解质体系高温适配性测试

(1)液态电解液高温耐受性

测试目标:评估电解液在高温下的分解速率和电化学窗口变化。

测试方法:采用三电极体系(工作电极/对电极/参比电极),测试高温下的氧化/还原稳定性。

结合气相色谱(GC)分析高温产气行为。

行业发现:常规LiPF6基电解液在60°C以上易分解,而新型LiFSI基电解液高温稳定性更优。

(2)固态电解质高温离子电导率测试

研究需求:固态电池需在高温下保持高离子电导率。

夹具设计要点:使用惰性材料(如氧化铝)避免与电解质反应。

精确控温(±1°C)以确保数据可靠性。

测试结果:某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在100°C时离子电导率提升至10⁻³ S/cm,接近液态电解液水平。

3. 电池设计与工艺优化

(1)高温对极片-电解液界面的影响

关键问题:高温可能加剧极片与电解液的副反应,导致界面阻抗增大。

测试方案:通过EIS(电化学阻抗谱)分析不同温度下的界面阻抗变化。

优化极片涂布工艺(如增加陶瓷涂层)以提升高温稳定性。

(2)高温下电池热-力耦合行为研究

研究目标:分析高温充放电过程中电池的膨胀/收缩行为。

夹具功能:集成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电池厚度变化。

案例:硅基负极在高温下膨胀率比常温高15%,需调整粘结剂配方。

4. 安全性评估与失效分析

(1)高温滥用测试(Thermal Abuse)

测试目的:模拟电池在高温环境下的热失控行为。

测试方法:阶梯升温(如50°C→150°C),监测电压、温度、产气量。

结合红外热成像仪观察热蔓延路径。

行业案例:某三元电池在130°C时隔膜熔化引发内短路,提示需改进隔膜耐温性。

(2)高温存储老化测试

应用场景:评估电池在长期高温静置后的性能衰减。

测试标准:60°C存储28天,测量容量恢复率和内阻变化。

研究发现:高温存储后,石墨负极表面SEI膜增厚,导致首效下降5%。

5.技术优势

(1)精确的温度控制

技术特点:加热板采用陶瓷加热片或合金加热器,控温精度可达±1°C。

多区独立控温功能,适应不同电池材料的温差需求。

应用价值:确保测试条件的一致性,减少温度波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均匀的压力分布

技术特点:压力机构通过弹簧、气动或电动方式施加恒定压力(如5~1000N)。

压力均匀性误差小于±5%,模拟电池在模组中的真实机械约束。

应用价值:防止电极材料在高温下因压力不均而发生局部变形或接触不良。

(3)多参数实时监测

技术特点:集成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电化学工作站,实时采集温度、压力、电压、电流等数据。

数据采集频率可调,支持高频动态监测。

应用价值:提供全面的实验数据,支持多维度分析电池材料的性能变化。

(4)高温环境下的安全性

技术特点:集成防爆阀和气体导流通道,防止热失控引发的设备损坏。

使用耐高温材料(如陶瓷、聚酰亚胺)确保电气绝缘性。

应用价值:保障实验人员安全,适用于高能量密度电池的高温测试。

6.研究价值

(1) 材料筛选与优化

应用场景:快速筛选适合高温环境的电极材料和电解质体系。

通过对比不同材料的性能差异,优化材料配方和工艺参数。

研究价值:缩短材料研发周期,降低实验成本。

(2)界面反应机理研究

应用场景:分析高温下电极/电解质界面的副反应机制(如SEI膜分解、过渡金属溶解)。

结合原位表征技术(如原位XPS、原位EIS),动态监测界面演变过程。

研究价值:揭示高温失效的根本原因,为界面工程提供理论指导。

(3) 新型电池体系的验证

应用场景:测试固态电池、锂硫电池等新型电池体系在高温下的性能表现。

验证高温对电池结构完整性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研究价值:推动新型电池技术的产业化应用,解决高温环境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问题。

(4)工况模拟

应用场景:模拟电池在高温滥用条件下的热失控行为。

测试电池在阶梯升温(如50°C→150°C)过程中的电压、温度和产气变化。

研究价值:评估电池的热管理需求,优化电池包设计。

7.总结

      电池材料研究是新能源技术发展的基石,其创新推动了电池性能的持续提升。从高镍正极到固态电解质,从硅基负极到多价金属电池,材料科学的进步正在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的电池技术奠定基础。未来,随着表征技术的精进和材料设计的优化,电池材料研究将继续能源革命的方向。

     高温平板电池测试夹具在电池材料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核心价值体现在:

  • 精确模拟高温环境,为材料筛选和优化提供可靠数据;

  • 揭示界面反应机理,推动界面工程和新型电池体系的发展;

  • 验证工况性能,保障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随着智能化和多场耦合技术的进步,高温平板电池测试夹具将进一步赋能电池材料的创新研究,为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产品展示

       SSC-SOFCSOEC80系列高温平板电池夹具,适用与固体氧化物电池测试SOFC和电热催化系统评价SOEC。其采用氧化铝陶瓷作为基本材料,避免了不锈钢夹具在高温下的Cr 挥发,因此可以排除Cr挥发对于阴极性能的影响;采用铂金网作为电流收集材料,不需要设置筋条结构,因此可以认为气体的流动、扩散基本没有“死区",可以尽可能地释放出电池的性能;夹具的流场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为对流或顺流,可以考察流动方式的影响。对于电池的寿命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测试和判断,特别是电池供应商,表征产品在理想情况(即排除不合理流场干扰等)下的性能,所以多采用此类夹具。

产品优势:

  • SOFC 平板型评价夹具可对应 20*20mm,30*30mm,耐温900℃。

  • 全陶瓷制可避免金属内不良元素的影响,适合耐久性实验。

  • 高温弹簧构造排除了构成材料内热应力的影响。

  • 可定制客户要求的尺寸。

  • 气体密闭采用了高温弹簧压缩电池的方法,

  • 更换及电炉里的装配电流端子,电压端子,热电偶端子,输气和排气口,气体流量Max 2L/min;

  • 铂金集流体和铂金电压、电流线。


咨询服务热线

4008058599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25 北京鑫视科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4088316号-1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陆   sitemap.xml

TEL:1581089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