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北京鑫视科科技有限公司网站!
在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的众多场景中,精准获取具有代表性的微量样品,是进行后续分析与处理的关键前提。微流控取样技术,作为一种前沿的分析技术,凭借其优势,正逐渐成为众多领域的得力助手,为微量分析工作带来全新的变革。
一、技术原理剖析
微流控取样技术的核心依托于微流控芯片,这类芯片通常由玻璃、硅、聚合物等材料制成,其内部刻蚀有微米级别的通道网络 。当样品溶液进入微流控芯片的微通道时,会展现出与宏观尺度截然不同的流体行为。在微通道内,流体的流动主要以层流为主,分子扩散在物质传输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巧妙设计微通道的几何形状、尺寸以及流体的流速等参数,能够实现对样品的精确操控,包括样品的引入、混合、分离以及定量提取等操作。例如,利用微通道内的流体层流特性,可以设计出特定的混合结构,使不同样品或试剂在微米尺度下实现高效且精准的混合,为后续的化学反应或分析检测创造良好条件。
二、技术特点解读
1.样品用量极少:在传统的取样和分析方法中,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样品。而微流控取样技术的显著优势之一就是样品用量极低,仅需微升甚至纳升级别的样品量,即可完成一系列的分析操作。这一特点在珍贵样品分析、临床微量样本检测等场景中具有价值。例如,在一些罕见病的临床诊断中,患者能够提供的血液或组织样本量极为有限,微流控取样技术能够充分利用这少量的样本,获取准确的检测结果,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关键依据。
2.高灵敏度与高分辨率:微流控芯片的微米级通道结构极大地增加了样品与检测界面的接触面积,同时缩短了物质传输距离,使得检测灵敏度大幅提高。此外,微流控技术能够对样品进行精细处理和分离,有效减少干扰物质的影响,从而实现高分辨率的分析检测。以生物分子检测为例,微流控芯片可以将复杂生物样品中的不同分子进行高效分离,并对目标分子进行特异性检测,能够检测到极低浓度的生物标志物,为早期疾病诊断和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有力手段。
3.快速分析与实时监测:微流控芯片内部的微通道尺寸微小,样品在其中的传输和反应速度极快。这使得微流控取样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样品的处理和分析过程,实现快速检测。而且,通过与合适的检测设备相结合,如光学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等,可以对样品的反应过程进行实时监测,获取动态变化信息。例如,在环境污染物监测领域,利用微流控取样技术能够快速对水样或气样中的污染物进行检测,并实时反馈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情况,为环境污染的及时预警和治理提供支持。
4.集成化与便携化:微流控芯片具有高度集成的特点,可以将样品预处理、反应、分离、检测等多个功能模块集成在一块小小的芯片上,形成一个微型化的分析实验室,即 “芯片实验室"。这种集成化设计不仅减少了系统的体积和复杂度,还降低了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同时,基于微流控技术开发的分析设备通常体积小巧、功耗低,便于携带和现场使用。例如,一些便携式的微流控血糖检测仪,患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血糖检测,操作简便且检测结果准确,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管理的便利性。
三、应用领域探索
1.生物医学领域
(1)疾病诊断:在临床诊断中,微流控取样技术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例如,通过对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中的生物标志物进行检测,实现对癌症、心血管疾病、传染病等疾病的快速准确诊断。以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为例,CTC 是肿瘤在生长过程中释放到血液循环中的肿瘤细胞,其检测对于癌症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监测具有重要意义。由于 CTC 在外周血中含量极低,传统检测方法难以实现高效捕获和检测。而基于微流控技术的 CTC 捕获芯片,利用微通道内的特殊结构和表面修饰,能够根据 CTC 与血细胞在物理性质及表面标志物上的差异,实现对 CTC 的高效、高纯度捕获和检测,为癌症的精准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提供关键信息。
(2)药物研发: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微流控取样技术可用于药物筛选和药效评价。通过构建微流控细胞培养模型,模拟人体生理环境,将不同的药物作用于培养的细胞,利用微流控芯片对细胞的生理状态、代谢产物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快速筛选出具有潜在药效的药物,并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这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药物研发平台,能够减少动物实验的使用,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加速新药的研发进程。
2.环境监测领域
(1)水质监测:微流控取样技术在水质监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可以对水体中的各种污染物,如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微生物等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例如,利用微流控芯片结合电化学检测方法,能够实现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的高灵敏度检测,检测限可达 ppb(十亿分之一)级别。同时,通过设计特定的微通道结构和反应体系,还可以对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富集和降解,实现对有机污染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此外,微流控芯片还可用于水中微生物的检测和计数,通过微流控免疫分析技术,能够快速检测出水中的致病菌,保障饮用水的安全。
(2)大气监测:在大气污染监测中,微流控取样技术可用于采集和分析空气中的有害气体、颗粒物以及生物气溶胶等。例如,通过设计特殊的微流控气溶胶采样器,能够高效采集空气中的生物气溶胶,并对其进行后续的分析鉴定。利用微流控芯片对采集到的生物气溶胶进行核酸扩增和检测,可以快速确定生物气溶胶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浓度,为空气质量评估和疾病传播风险预警提供重要依据。同时,微流控技术还可用于对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实时监测,通过与气体传感器相结合,实现对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有害气体的快速检测和浓度监测。
(3)食品安全领域
食品成分分析:微流控取样技术可用于食品中营养成分、添加剂、污染物等的分析检测。例如,在食品营养成分分析方面,利用微流控芯片结合色谱分离技术和光学检测方法,能够对食品中的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进行快速、准确的定量分析。在食品添加剂检测方面,微流控技术可以对食品中的防腐剂、甜味剂、色素等添加剂进行检测,确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此外,微流控取样技术还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污染物,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保障食品安全。
食品真伪鉴别:针对市场上存在的食品掺假问题,微流控取样技术可用于食品真伪的快速鉴别。例如,通过对肉类、奶制品等食品的 DNA 进行提取和分析,利用微流控芯片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别食品的种类和是否存在掺假行为。这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食品真伪鉴别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准确性高等优点,为市场监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四、面临挑战展望
尽管微流控取样技术展现出诸多令人瞩目的优势,并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果,但在其进一步推广和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1.芯片制作与成本问题:微流控芯片的制作需要高精度的微加工技术,如光刻、蚀刻等,制作工艺复杂且成本较高。此外,芯片材料的选择和处理也对芯片性能和成本有重要影响。如何开发出更简单、高效且低成本的芯片制作工艺,同时优化芯片材料,降低芯片制作成本,是实现微流控取样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
2.样品兼容性与通用性:不同类型的样品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对微流控芯片的材料和结构要求也各不相同。目前,微流控芯片在样品兼容性和通用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所有类型样品的分析需求。如何设计出具有更广泛样品兼容性和通用性的微流控芯片,或者开发出针对不同样品的定制化芯片解决方案,是微流控取样技术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3.检测灵敏度与准确性提升:虽然微流控取样技术已经具备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但在一些对检测精度要求高的应用场景中,如超微量生物标志物检测、痕量污染物分析等,仍需要进一步提升检测性能。这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检测原理和方法,优化微流控芯片的结构和表面修饰,以及提高检测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
五、总结
展望未来,随着材料科学、微加工技术、检测技术以及生物医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协同发展,微流控取样技术有望取得更大的突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微流控取样技术将更加成熟和完善,其应用范围也将不断拓展,为科学研究、疾病诊断、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众多领域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变革,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产品展示
SSC-CROS26封闭反应体系的在线取样系统,实现了在封闭的反应体系下,并且在无干扰实验和产物的条件下,实时进行全自动取样气体产物,并将样品转移到GC分析管路中,实现在线实时多次分析。
SSC-CROS26 封闭反应体系的在线取样系统,可以配合玻璃反应器、反应釜、电催化反应池、光催化反应器等封闭反应器使用,可以应用到催化反应、微量气体产生的反应、真空体系下的反应、降解反应、光催化产氢产氧、二氧化碳还原、光致热反应、光热反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