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北京鑫视科科技有限公司网站!
23
一、技术核心架构与反应机理(一)反应器三维结构创新液固连续流光反应器突破传统间歇式反应局限,采用同轴嵌套式微通道结构:内核为多孔TiO₂@ZIF-8光催化涂层(厚度50-100μm),中层为螺旋状导流槽(内径2-5mm),外层包裹复合抛物面聚光器。这种设计使光催化剂比表面积达300-500m²/g,光利用率提升至65%以上。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开发的第三代反应器,通过3D打印构建蜂窝状通道阵列,流体停留时间分布标准差(二)光催化-流体动力学协同机制光生载流子调控:...
查看更多20
一、引言光催化效率的提升是多相光催化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的核心瓶颈。反应器设计作为光催化系统的“硬件基础”,其结构合理性直接决定了光吸收、传质效率与催化剂活性的协同匹配。本文聚焦反应器设计的关键维度,解析如何通过光学结构优化、流体力学调控及智能系统集成,突破效率提升的技术壁垒。二、光学结构优化:光能量捕获(一)光源与反应器的空间耦合设计1、内置光源vs.外置光源内置光源(如管式反应器内置UV/LED灯):缩短光传输路径,减少外壁折射损失,但需解决光源散热与防腐问题(如采用石...
查看更多20
一、引言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速,CO₂排放过量引发的气候危机日益严峻。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近年来全球CO₂年排放量持续攀升,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在此背景下,实现CO₂的资源化利用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策略之一。电催化CO₂还原(ECR)技术作为CO₂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可利用可再生能源等优势,备受关注。然而,传统电催化体系在CO₂转化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如传质效率低(CO₂在电解液中溶解度有限)、产物选择性差(多路径竞...
查看更多18
一、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机制(1)能量耦合机制连续流氢化反应与光/电催化的协同创新,其核心在于能量耦合机制的突破。在传统氢化反应中,氢气的活化往往需要较高的温度或压力,以克服反应的能垒。而光催化过程中,光子的能量可以激发催化剂表面的电子,形成光生电子-空穴对,这些高能载流子能够有效地活化氢气分子,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同样,电催化通过外部电场的作用,为氢气的活化提供了额外的能量来源,促进了氢原子的吸附和解离。当连续流技术与光/电催化相结合时,能量的传递和利用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连...
查看更多18
一、高温燃料电池夹具技术原理温度控制原理1、加热元件工作机制常见的加热元件在高温燃料电池夹具中起着核心作用。电阻丝加热炉通过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焦耳热,将电能高效转化为热能,从而使夹具内部温度迅速升高。这种加热方式结构相对简单,成本较低,在小型夹具中应用广泛,能够快速实现对燃料电池工作温度的提升,满足其高温运行需求。例如,一些实验室用的小型高温燃料电池测试夹具,多采用电阻丝加热炉,可在较短时间内将夹具内温度升至700℃以上。红外加热灯则利用红外线辐射原理,直接向被加热物体传递能...
查看更多